爱乐乐团4天演6场普及音乐会 市民直夸是教科书级别

来源:

阅读:

   作者:记者 董小易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日期:2017-11-14

 

   不少观众是9月在浙江图书馆的普及音乐会上被杭州爱乐乐团“圈粉”。乐团工作人员和记者说,由于9月普及音乐会演出效果太好,有一位没能进场观看的观众甚至拨打了“12345市长热线”,询问杭州爱乐乐团下一次普及音乐会将在什么时候举行。

 

       为了回应市民的观演热情,乐团在10月27日晚上、28日下午呈现普及音乐会“聆听·协奏”,演出在杭州大剧院音乐厅举行,每天两场,一共4场。同时,10月26日,杭州爱乐乐团铜管五重奏走进了浙江音乐学院,受邀献演该院首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10月29日,乐团走进大华西溪风情社区。4天演出6场普及音乐会,乐团新乐季的普及音乐会不仅在场次上有所增加,内容上更加丰富,辐射面也更加广泛。在前8个音乐季中,杭州爱乐乐团一共演出了160场普及音乐会,而在第9个音乐季中,这个数字将突破200场,真正将交响乐带到更多市民身边。27日晚的音乐会由乐团助理指挥洪音执棒,他简单介绍当晚演出的木管家族成员。长笛是乐队中的高音乐器,音质动感而好听,婉转而悠扬。双簧管的音色明晰清新又优美,非常富有表现力,它的音准相对稳定,声音又嘹亮,在乐队演奏前起到对音的作用。单簧管则拥有将近4个八度的辽阔音域,是木管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种,有乐队“演说家”的美誉。巴松是乐队中的低音乐器,常表现为幽默诙谐的效果,因而被称为乐队中的“丑角”。

 

       据悉,“协奏曲专场”4场普及音乐会开票3天就全部售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当晚的杭州大剧院音乐厅满满当当,听众们津津有味地欣赏4种各有风格的乐器演奏,其中就有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的学生小顾。小顾对记者说:“杭州爱乐乐团今晚的‘协奏曲专场’普及音乐会的作品作曲家,时间跨度广泛,从最具年代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人海顿,到最现代的科普兰,包罗经典的木管协奏曲作品:海顿《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韦伯《F大调巴松协奏曲》、奇马罗萨《双长笛协奏曲》和科普兰《单簧管协奏曲》。尤其是奇马罗萨的《双长笛协奏曲》,双长笛同台演出非常特别。”乐团5位首席的精彩演绎获得观众阵阵掌声。除了双长笛,28日下午的另一场协奏曲专场呈现了双马林巴作品“棱镜狂想曲”,由打击乐副首席汪晓和打击乐演奏员刘彤演绎。这首《双马林巴协奏曲》是由日本作曲家、马林巴演奏家安倍圭子创作,近年来很少出现双马林巴同台演出的曲目,安倍圭子在马林巴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在演奏的技巧上以及歌曲的创作上皆是数一数二的。

       杭州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翟慧莉则演绎了古尔达的《大提琴协奏曲》。这首作品是古典与爵士的融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曲家古尔达的个人风格。翟慧莉介绍,这首作品的乐队编制比较特别,包含吉他、架子鼓等不属于管弦乐队常规编制的乐器,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两天4场普及音乐会,在双马林巴作品“棱镜狂想曲”燃爆的气氛中圆满结束,高质量的演出效果更是被乐迷朋友们赞叹:“这哪里是普及音乐会,这是教科书级别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