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音 回荡萨瓦河畔 杭州爱乐乐团“一带一路”中东欧巡演走进塞尔维亚
来源:
阅读:
作者:记者 厉玮 来源:杭州日报 日期:2018-05-14
曾经的南斯拉夫,如今已经散落成数块碎片,寂静地占据着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就是其中之一。当地时间4月25日下午,承载着杭州爱乐乐团一行的飞机盘旋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上空。从高空俯瞰,这个曾经充斥着战火和废墟的战场,如今已经渐渐褪去了伤痕,注入了新血。
12天,近千公里,辗转四个国家五座城市,杭州爱乐“一带一路”中东欧巡演进入后半程,第五站来到贝尔格莱德萨瓦艺术中心。2014年夏天,象征着中塞友好之桥的泽蒙博尔察大桥落成,这是中国在欧洲修建的第一座大桥。四年之后,杭州爱乐乐团在此奏响哀婉优美的《梁祝》,两个传奇国度的友谊故事以一种文化互鉴的方式续写。
跑马圈里有一句话,30公里之后才是马拉松真正的开始,跑者需要与身体极限、精神崩溃做斗争。对于杭州爱乐乐团而言,这场长达18天的巡演马拉松在倒数第二站也进入了一个“极点”。
前一天连轴转的演出,后一天忙不迭的车程。说真的,在这种超负荷运转的巡演节奏下,乐手们已经疲惫不堪了。第一小提琴副首席胡兮得了重感冒,浑身无力,而当天的《梁祝》由他担任小提琴首席。中提琴副首席刘欣欣的嗓子肿痛,完全说不出话了。因为气候变化,鞍马劳顿,大部分乐手身上都或多或少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但是,四个国家五座城市的每一场音乐会,没有一个人缺席。所谓职业,不就是一种齐心的信念吗?只要登上舞台,乐手们个个精神饱满,气势昂扬。
当晚,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满长、文化参赞徐洪等领导出席并观看了音乐会。萨瓦艺术中心位于新贝尔格莱德区。新城区与萨瓦河对岸的老城区不同,现代主义与工业文化在这里碰撞,到处是百废待兴的状态,更接近当下真实的贝尔格莱德。
有人说,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不过,虽然这场音乐会的观众90%都是塞尔维亚当地观众,《梁祝》同样释放出一种摄人心魂的魔力。一位当地法语老师潸然泪下,“我不太了解《梁祝》背后的故事,但是听完就不禁流下了眼泪,这大概就是跨越国界的精神共鸣。”
音乐会现场,塞尔维亚前文化部部长、现贝尔格莱德爱乐乐团团长伊万·塔索瓦茨也出现在观众席中。“我们乐团与中国渊源不浅,演绎过很多中国作品,包括《梁祝》,但绝对无法达到杭州爱乐这般委婉动人的境界。当我听中文的时候,只能明白很少的词汇;但当100多位中国音乐家坐在台上演奏音乐时,我完全理解了一切。这种形式的交流,不仅仅局限在语言上,更是一种情感的相融,把中国和塞尔维亚紧紧相连。我相信,在‘16+1合作’的推动下,中塞两国的艺术交流将再上新台阶。”
音乐会的当天上午,杭州爱乐乐团的乐手们前往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旧址举行纪念追思活动。旧址之上,一座全新的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正拔地而起,此时此刻的贝市是安宁而美好的。杭州爱乐此行,奏响的不仅仅是友好共融的乐章,更是呼唤和平的旋律,文化纽带的内涵在贝尔格莱德有了多重维度的延伸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