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爱乐普及音乐会奏响“中国风” 80后杭州作曲家的《丝绸之路》,仿佛让人看见金光闪耀的戈壁滩
来源:
阅读:
作者:主任记者 张玫 来源:青年时报 日期:2018-05-14
刘沙,中央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中国新生代民族音乐指挥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近年来被称为横跨中西的“两栖指挥”的刘沙,特别关注对民族管弦乐作品的演绎。尤其负责开场的民乐版的《丝绸之路》,他指挥过不下100次,亚洲几乎所有的民族乐团都演出过这部作品,每到一处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杭州观众真的可以骄傲一下,因为作曲家姜莹,就是一个80后的杭州人。”刘沙说,《丝绸之路》可以算得上亚洲民族管弦乐团最喜欢的现代作品,而姜莹最近刚把民乐版《丝绸之路》改编为交响乐的版本,也就是说,此次合作是刘沙第一次演出《丝绸之路》的交响乐版本。
这曲明显带有西域风情的作品,作曲家充分发挥各器乐的乐器性能、音色特点及演奏手法,并吸取各种世界音乐元素,使作品带有多元的音乐文化特点。“仿佛在金光照耀着的茫茫戈壁大漠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圣队伍,将生命的热情与梦想一起幻化在这条神奇而又充满希望的丝绸之路上。”在刘沙的解说下,不少第一次走进音乐厅的观众不由得点点头。“确实很有异域的感觉。”有观众说。
中国著名老一辈作曲家陈培勋的《流水》背后,则有一个起承转合的故事。作曲家在60年代创作了一部以古琴曲《流水》为素材的钢琴曲,后来又改编成民乐和交响乐,但交响乐的版本这几十年来没有人演出过。“后来我去香港专程找到陈老师的儿子,总算拿到了总谱的手稿。”刘沙说,经过打谱和校对,今年年初,当这部交响乐版的《流水》在深圳首演时,获得巨大成功。而杭州观众,也很有幸听到这部作品。
音乐会最大的亮点无疑是扬琴协奏曲《狂想曲》了。音乐轻松明快,充满动感,采用了狂想曲的结构形式,自由洒脱。这部以爵士乐作为基本音乐风格进行创作的作品,音乐轮廓鲜明生动,将扬琴这一传统古老的民族乐器注入了新的表现活力。扬琴演奏家袁可的演绎也淋漓尽致,双手飞舞间,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最后一首交响诗《巴彦克拉》是一部具有情怀、动听写意的作品,国内很少演出。雪山巴彦克拉位于青海省的藏族地区,由山中融雪汇成的溪流被称作玛曲河,这就是被地质学家正式鉴定的黄河源头,交响诗《巴彦克拉》用音画的形式描绘了这中华文化“源头”的风情,表达出作者对中华民族之最美好的祝愿。
据悉,5月19日,杭州爱乐“遇见大师Ⅴ 奥科·卡姆演绎西贝柳斯”音乐会即将上演。届时,杭州爱乐将与指挥奥科·卡姆、大提琴演奏家奥雷利安·帕斯卡尔一起,为大家演绎让·西贝柳斯的《卡雷利亚》组曲和《D大调第二交响曲》,以及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