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亦兵:最想做“土匪”用音乐“打劫”观众

来源:

阅读:

作者:主任记者 张玫 来源:青年时报 日期:2018-07-16

 

       昨晚,杭州大剧院音乐厅,13把大提琴依次排开,形成一条美丽的弧线。这是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首度与杭州爱乐乐团的大提琴声部联袂合作的音乐会,也是2018杭州国际音乐节隆重推出的以大提琴为主角的室内乐。

  

       “任性”到放弃国外高薪回国“玩音乐”

       音乐会以激情昂扬的《威廉泰尔》序曲拉开帷幕。这首曲子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罗西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朱亦兵非常喜欢的作品。“一听就是吹响战争的号角,反抗异族压迫的旋律,非常振奋人心。”

       早在11年前,朱亦兵就在杭州大剧院演出过。“那时候周围还是个大工地。”他大笑起来,有点感慨杭州城市的日新月异。尤其是收到杭州国际音乐节的邀请,朱亦兵兴奋地表示:“不光有明星演奏家和明星乐团,也重视室内乐,杭州爱乐很了不起。”

       一头卷发的朱亦兵很像是混血,但却操着一口纯正的京片子。出生在北京,8岁起随父亲学习大提琴,13岁就录制了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西方音乐的唱片《音乐会波兰舞曲》。朱亦兵亦是继冼星海、马思聪之后的又一位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中国音乐家。毕业后,他成为瑞士巴塞尔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挣最多的钱,干欧洲人眼里最体面的工作”,那一年他不过23岁,年薪折合人民币150万元,是海外顶级交响乐团中担此重任的唯一中国人。

       然而21年在海外从艺,15年在欧洲顶级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大提琴演奏家的安逸经历,突然让他惶恐不安。“头发都开始变灰白了”。此时他38岁,离退休还有三十年,他觉得自己没法再过瑞士乐团“无限精准得像万年历”的生活了。朱亦兵毅然选择回国,就像BEYOND在《海阔天空》里唱的那样:“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任性”的朱亦兵开始在剧院外“玩音乐”的自由生活。

       认为音乐不应该神圣化更爱在大自然演奏

       他给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和《金陵十三钗》电影配乐,也策划了“超级大提琴”音乐节。“回国14年,我和我的乐团大概举办了五百多场分文不收的公益音乐会。”前一晚他在杭州图书馆举办《东西方音乐的聚点在哪里》的讲座时,朱亦兵的话音未落,台下突然响起欢迎英雄般的热烈掌声。此时杭州的晚高峰正被一场暴雨所侵袭,但是热爱音乐的杭州观众,还是湿漉漉地来了。朱亦兵笑言,他从小的志向其实是想当“土匪”,“当我用音乐的方式打劫了一回大家的魂儿时,值了。”

       他并不认可音乐会必须在恢弘的剧院举行,甚至觉得不应该神圣化音乐。“它本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于是,朱亦兵和他的乐团更愿意把音乐带到那些“声音没有去过”的地方:工厂、田野、机场甚至监狱。在西北田埂间演奏的时候,路过的农民忍不住向他们打听:这么大的“葫芦”是哪里种的。

       “生命是人间出品的最大艺术。”在讲座中,他特意放了一段片子——2015年,他和他的团队做了一次叹为观止的西域音乐之旅,15个人,5辆车,6把大提琴,还淘宝了6把折叠椅。“我们去了海拔3400米的青海湖,去了雄壮的嘉峪关,去了张艺谋当年拍摄《英雄》的胡杨林,到处都是金黄色的叶子,哪儿漂亮我们就去哪儿演奏,在高原、荒漠、戈壁、麦田上演奏罗西尼还有巴赫的作品。”当驼队扛着大提琴排成一字行走在茫茫沙漠中时,当大提琴在淹没过身高的麦浪声中奏响低沉的声音时,朱亦兵说,这是他的“养心术”。

       此刻舞台之上,当深沉的大提琴演绎着普契尼的《今夜星光灿烂》、罗纳尔多·汉《威尼斯》组曲、雅克·伊波尔的《巴黎》组曲,雅克·奥芬巴赫的《波莱罗舞曲》、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等作品时,观众不由得随着琴声陷入沉思。“很感激杭州对于室内乐的重视。”他喃喃地说。当观众提出可以在平湖秋月再做一场室外音乐会时,他笑着回答:“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