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音乐和远方,你有故事和酒吗?」老友“丝路行”,带你逍遥游!

来源:

阅读:

作者:厉玮 | 摄影:丁以捷 来源:杭+新闻 日期:2018-10-26

 

时隔六年,63岁的马友友带着他的丝绸之路乐团再次来到杭州。中规中矩的方形眼镜背后,却藏着一颗不老的灵魂,永远精神矍铄,永远“玩世不恭”。在杭州的短短48小时,他实力证明了自己依旧是那个游走在古典之外的特立独行的音乐“老顽童”。

  

在前天下午的杭州爱乐乐团排练室里,马友友向乐手们抛出了无数个“媚眼”;在随后的“丝路行”音乐会发布会上,他又将严肃的现场变成了一个“老友记”里Central Perk;昨晚的“丝路行”音乐会上,他时而蹙眉,时而嬉笑,可以说是交响乐现场的一股清流。

 

虽然马友友总是自嘲:“我很固执,一意孤行,我有时候脾气会很暴躁,我很懒,还经常迟到,我常常做事心不在焉,我还会把大提琴落在出租车里。”但是只要拿起了大提琴,他就会瞬间回到纯粹的音乐本身。 

 

如果给你“马友友”三个字,一分钟,让你在一张纸上列出所能联想到的所有词语,潇洒?随和?天真?搞怪?一个百般模样的马友友,倒使我想起了普希金的一句话:“你最可爱,我说时来不及思索,但思索之后,还是这样说。”

 

笑嘻嘻,抛媚眼,没有“偶像包袱”

10月23日 13:30  @杭州爱乐乐团排练室
 
 

马友友来了,迎接他的是整个爱乐乐团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对于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的乐手们而言,马友友几乎是所有人“童年的偶像”。尤其是大提琴声部,不论是首席还是副首席,瞬间变成了“迷弟”“迷妹”。

 

“我上一次见到马友友,是在10年前在北京参加的一次大师班上。没想到,这次可以坐在他的身后,与他同台演奏。”令大提琴声部副首席冯赫更为惊喜的是,马友友还把宝贝大提琴借给他试奏。 

 

马友友的这把大提琴名为“达维多夫·斯特拉迪瓦里”,制作于1712年,价值上亿元人民币,该琴原属于杰奎琳·杜普蕾,后被新的买家借给马友友使用。冯赫感叹,这把琴太奇妙了,不用特别处理就能发出近乎完美的声音。

 

冯赫还说,马友友身上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反差萌”。在排练期间,马友友始终保持幽默和微笑,还时不时向乐手们露一个微笑,抛一个“媚眼”。一如他录制过的50多张唱片封套上,那张人们熟悉的笑脸,乐观而豁达。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作为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艺术总监,马友友要求参加YMCG乐团的学员除了演奏音乐以外,必须的技能还包括“讲笑话”。

 

能让杭州爱乐整个乐团成员排队求签名、求合影的,放眼整个古典乐界大概只有马友友了。乐队大首席薛彪在现场当起了兼职摄影,给乐手们与马友友一一拍照。“马友友是一个极其谦和又友善的人,没有丝毫明星架子。近乎100个乐手轮流与他合影,他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反倒越笑越自然,越笑越爽朗。” 

 

薛彪在美国留学期间,经常去现场聆听马友友的演奏。“那个时候,演出结束我找马友友签名,他写的都是英文‘Yo-Yo Ma’,这次他用熟练的中文写下了‘馬友友’三个字。”虽然时至今日马友友的中文说起来还是有些生疏,但与国人交流时他都会坚持用中文。据说,他随身会携带一个小本子,上头写满了中文发音。

 

 

轧闹猛,秀中文,杭州爱乐不得了

10月23日 16:30  @杭州大剧院南大厅
 

作为大提琴界的集大成者,在马友友身上,你会发现,古典音乐的最高造诣不仅是能够驾驭一部部所谓的“登峰造极”之作,而是触类旁通,多才多艺,什么风格都能玩得转。马友友与他的丝绸之路乐团,就是最好的证明。

 

前天“丝路行”音乐会的发布会上,马友友洒脱而不羁的天性一展无遗。看到吴蛮、吴彤这两位许久没见的丝绸之路乐团“元老”,他激动万分,相互拥抱。每当主持人介绍到某位嘉宾时,他就带着大家做出“隆重欢迎”的姿态,一幅插科打诨的样子,还让人误以为是刻意为之的“朋友互捧”。

 

这个发布会到底有多轻松,有多逗趣?轮到吴蛮发言时,离开家乡几十年的她依然说出了一口地道的杭州话。普通话不太顺溜的马友友也想“轧闹猛”,吴蛮毫不客气地呵斥了一句:“你这个宁波人不要抢我的话。”一句话笑翻全场,杭州姑娘果然够“狠”!

 

关于《逍遥游》这部作品和“丝路行”音乐会,马友友提到了两个关键词——“友情”和“时间”。值得一提的是,指挥余隆的外祖父,曾和马友友的父亲在巴黎一起留学;作曲家赵麟和杭州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杨洋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同学;琵琶演奏家吴蛮和马友友认识20年了,住在一个3万人的小村庄里,一起在哈佛大学工作。 

 

“文化是在友情和时间交融之中创造出来的。这次因缘际会,各种不同国度的文化,各种不同民族的乐器,在‘友情’的催化下,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马友友说,《逍遥游》就是我们内心的声音。“在赵麟唱出来的那一刻,我就听到了。大线条的音乐,很开阔,很中国。”提及首次合作的杭州爱乐乐团,他起了大拇指,大喊一声:“杭州爱乐不但是好,是非常好,好得不得了!”

 

如今,马友友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青少年的音乐教育上。眼下他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艺术总监,而在此之前他从未在任何机构或文化项目中担任过艺术总监一职。“我的将来差不多完了!所以,我们要给予年轻人足够自由和机会,学会理解他们,聆听他们。在我看来,好奇、合作与同情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价值观。”

 

 

老友记,逍遥游,世界音乐无国界

10月24日 19:30  @杭州大剧院歌剧院
 

昨晚,由杭州文广演艺集团与杭州爱乐乐团共同主办的“丝路行”余隆携手马友友、吴蛮、雷佳及丝绸之路乐团、杭州爱乐乐团音乐会在杭州大剧院上演。这一夜,杭州爱乐乐团、北京国际音乐节、纽约爱乐乐团联合委约青年作曲家赵麟创作《逍遥游》的世界首演,是属于杭州的。 

 

“丝路行”开票仅一天,680元以下票全部被“秒杀”;音乐会当天,二楼第一排的座位被炒到1000元以上;为了见证《逍遥游》的诞生,无数乐迷从全国各地打飞的来杭……这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纪录,都是马友友创造的。

 

音乐会的上半场以一套探索音乐对话的曲目开始。一曲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将丝绸之路的东西两端连接起来,尤其是西班牙风笛和中国唢呐之间的Battle,你来我往,各展所长,似乎可以“大战”三百回合。

 

接着,印度萨伦吉琴、塔布拉鼓、波斯卡曼贾、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尺八等传统而神奇的世界乐器轮番登场。这个跨民族、跨文化的自由时空具有大大的张力,包容着观众的所有情绪和想象。 这时候,你不得不感叹马友友的世界观和责任心,他把所谓“对立”的音乐阵营都团结起来,融合成更具有文化代表力和包容力的表现形式。

 

当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用藏语深情唱起一曲云南迪庆藏族民歌《美人》,马友友和吴蛮终于携手亮相了。在流动抑扬的乐声中,仿佛就差一阵风就到了那片圣洁之地,眼前是歌舞之间飘扬的裙摆与衣袖。

 

谁说西洋乐器不能演奏中国民乐?昨晚一首弦乐五重奏、打击乐、笙、电声乐器以及人声演唱共同完成的作品《水路》就是最好的反驳。吴彤,那个吹着笙唱摇滚的音乐人,与丝绸之路乐团一起用最完美的跨界现场做出了证明。

 

而且,马友友本人还是一个能把大提琴拉得像胡琴、像京胡又像马头琴的人。在前一夜的乐迷见面会上,他用大提琴拉出了马头琴圆润宛转的音色,以假乱真,太绝妙了。

 

音乐会下半场,《逍遥游》终于揭开了神秘而空灵的面纱。作曲家取意中国古典名篇庄子《逍遥游》物我两忘、闲适自得的意象,创作了三乐章交响佳作,在对古代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回望中,用交响音乐语言抒发了当代人对自由放达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吴蛮一袭红色长裙,马友友一身黑色西装,大提琴和琵琶两件东西方乐器巧妙地结合在音乐中,婉转细腻又伶俐精致,与乐队交织共鸣,色彩鲜明,生动勾勒出古代人们精神世界的轮廓。

马友友与吴蛮的演奏时而飞旋激昂,时而优美舒缓。他们的音乐,像是在“勾引”听众,观众不受控制就被带入他们的世界,拒绝不了。在变幻的旋律之中闭上眼睛,仿佛可以看到乌镇的夜景,听到河坊街的喧闹,甚至能嗅到江南背街小巷里慢慢升腾的生活气息。

这一刻,忽然回想起余隆在发布会上所说——“抱着赌博一样的心态,很危险。”当《逍遥游》在杭州成功首演,盛况空前。真的要说一句,“恭喜台上台下的所有人,都中了头彩。”

 

杭州爱乐乐团团长邓京山说,这个时刻他们整整等了7 年。“今年是我们建团的第十个音乐季,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终于有机会与这位世界级的大提琴演奏家合作,也有了走向国际的联合委约作品,这让杭州爱乐‘走出去’多了一种新的方式,多了一层新的底色。”

10 月26 日晚,马友友、丝绸之路乐团与杭州爱乐乐团将带着《逍遥游》登上第21 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的舞台。想必,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