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300公里杭州爱乐与马友友北京上演“双城记”
来源:
阅读:
作者:a张玫 | 摄影:姜胜利 来源:浙青网 日期:2018-10-29
北京深秋的天空,在一阵狂风之后突然变得清澈明朗起来。虽然此刻已经是早晨最光亮的时刻,但北京保利剧院的后台依然是灯影恍惚。舞台之上,昏黄的灯光映衬着一张张青春的面孔,距离10月26日早上10点的排练还有15分钟,但是杭州爱乐的演奏员们,大部分已经落座——试琴、调音、练习,静静等待指挥余隆的出现。遵守时间,是这支迅速在国内崛起的年轻城市乐团给人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百人以上的队伍,对时间的尊重,本身是职业化的一部分。”杭州爱乐副团长许勇梅这样告诉我。
8个小时之后,来不及吃晚饭的团长邓京山,猛灌了一杯浓缩美式咖啡,便带着穿上笔挺制服的行政人员们,整齐地出现在保利剧院的大厅。杭州姑娘们纤细的条杆儿和水一样的面容,是当晚大厅前的一道亮丽风景。尽管这不是杭州爱乐第一次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他们曾在2013年演奏了布里顿歌剧《彼得·格赖姆斯》,2015年带去了西湖诗情新作品音乐会,以及2017年参加了“交响马拉松”接力,但这次的第21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很不一样。不仅仅它是压轴的闭幕音乐会,还在于合作的是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著名指挥家余隆,著名音乐人吴蛮、吴彤、雷佳,以及已经获得三次格莱美奖的丝绸之路乐团。
杭州爱乐用七年时间
梦想照进现实终与马友
友合作就在演出前一天,从杭州东开往北京南的复兴号高铁上,两边绿树飞速倒退,越往北,农田变成了巨大的土黄色色块。科技的飞速进步,让杭州原本需要6个多小时的进京高铁速度,缩短为4个半小时,这也为这场穿越1300公里的“双城记”音乐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事实上明年即将迎来
十周年的杭州爱乐,何尝不是一列高速前行的列车。从2009年7月上演高难度的贝九“处子秀”开始,这支年轻的乐团,一路披荆斩棘,从“杭州速度”到“杭州模式”。杭州爱乐艺术总监杨洋依然记得在杭州爱乐成立之初,时任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汪小玫问他能不能把马友友请来,“当时有些答不出来,因为马友友档期实在太紧了。”而身为团长的邓京山更有些不敢想象,“马友友,那是站在世界金字塔顶端的艺术家,我们能约到他吗?”然而杭州爱乐真的用七年时间,梦想照进现实。甚至由杭州爱乐、北京国际音乐节、纽约爱乐三方委约的新作《逍遥游》,世界首演也放在了杭州。这是何等的荣光。占据两节车厢的杭州爱乐乐团的成员们,依然在回味着前一晚杭州大剧院那场“丝路行”音乐会。那一晚,很多观众因为音乐的美好而感动得流泪。我甚至激动到失眠,在那个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深夜,那曲琵琶与大提琴对话的《逍遥游》旋律,就在耳畔循环往复。
而最幸福的莫过于杭州爱乐的大提琴声部,马友友毫不吝啬地拿出他那把价值上亿元人民币的“达维多夫”大提琴让年轻的乐手们试拉。这把琴制作于1712年,它的前一任主人,是英国著名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音色好到每个学琴人都会激动得飞起。当杭州爱乐整个大提琴声部与马友友和这把琴一起微笑合影时,大提琴首席翟慧莉在朋友圈记下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抱着这把杜普蕾录埃尔加拉过的琴,大家都不敢动了。”
基于对世界艺术的尊敬与了解
让大家走到一起
想来成为优秀团队成员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收敛自己的光芒,让自己成为湖泊里的一滴水。就像丝绸之路乐团唢呐与笙的演奏家吴彤创作的那曲《水路》一样,上善若水。水是谦逊的,心甘情愿渗入土地深处,清洗所有杂质;水又是坚韧的,滴水可以穿石,亦可以任意改变形态,成为冰,成为雪花。
看看丝绸之路艺术家的简历,你会被他们各种标签所惊着——吴彤曾以独奏家的身份参与纽约爱乐、伦敦小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和香港爱乐合作演出,也曾是中国首支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摇滚乐队——轮回乐队的主唱和创始人;他甚至还为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终极版重新配乐。杭州姑娘吴蛮获得格莱美最佳世界唱片奖和7次提名最佳演奏和最佳专辑奖,她亦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家、作曲家,是“将琵琶介绍给西方的重要音乐家”。伊朗的卡满奇大师凯罕·卡勒从小就是音乐神童,在伊朗各地演奏,探索音乐,同时也有4项格莱美提名。
还有乐团核心人物,曾获得过19次格莱美大奖的超级偶像马友友。有意思的是,他从未出风头地登上过格莱美的领奖台,因为他觉得,音乐没有可比性,他会演出,却不比赛。甚至在丝绸之路乐团上半场的表演中,他也仅短暂“隐秘”出现在了青年作曲家赵麟编曲的云南迪庆藏族民歌《美人》的合奏中,没有主角光环。
有人问马友友,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坚持十多年做丝绸之路乐团?他回答,是对艺术的尊敬和共同了解的信心。他们一直在坚持用音乐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尽管在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世界上,难免有些不和谐的声音,但基于对彼此的尊重与了解,音乐总是神奇地可以超越每一堵城墙。
马友友
音乐节就是要激发年轻人的想象力
在马友友看来,社会创新的原动力就是想象力,而音乐,正是培育想象力的最佳温床。这位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博士笑言:“音乐节就是要让年轻人产生好奇,就像我,我虽然是个老汉子,但也是个小孩子。”
基于对年轻人的尊重,让马友友开启了与青年作曲家赵麟的合作。“我与吴彤认识19年了。有一天他跑来和我说‘嘿,大师,能请吴彤的好朋友赵麟来作个曲吗?’”马友友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作曲家创作了大提琴与笙合奏的《度》,如今又有了琵琶与大提琴对话的《逍遥游》。“赵麟每天用凌晨1:30到5:00最安静的时间来写《逍遥游》。他就像科学家一样,探索两种不同乐器的对话。”
马友友同样给予杭州爱乐这样年轻乐团更大的鼓励,“他们不但是好,是非常好,好得不得了。”北京的观众果真是专业而热情的,尽管《逍遥游》的三个乐章剧场并没有打出字幕,但乐章间隙停顿之间,没有一个观众响起不专业的掌声。谢幕时那些举过头顶的鼓掌方式,是给予所有艺术家努力的最好奖励。
这样的音乐盛宴,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来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北京市副市长王宁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也来了。《水浒传》中经典《好汉歌》的作曲赵季平激动地表示:“杭州爱乐的表现真棒,各个声部都没有弱点。明年,我也要邀请杭州爱乐去山西演出。”